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二、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地学习。在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探究、去发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采用填空的形式加深体会,然后通过让学生板书直观感受课文的条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恐龙演化的过程,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初步感知
1、导入: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并欣赏老师收集的各种恐龙和小鸟的图片,得出“二者毫不相干”,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板书、齐读课题,学生质疑:恐龙为什么飞上蓝天?他们是怎样飞上蓝天的?有哪些恐龙飞上了蓝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听课文范读,同时让学生思考:课文分为几个部分?便于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下面的自主学习做准备。
4、检查预习:读词语、猜词语
(二)、自主学习
1、自学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这两个步骤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得出了结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以及这一假说随着辽西恐龙化石的发现得到了证实。
3、教师展示“中华龙鸟”的资料。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2、汇报学习情况
3、根据恐龙演化过程填空。
4、恐龙经过几次大的变化?学生板书
5、根据板书复述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的。
6、“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在重点段落的学习上,我采取“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恐龙经过三次大的演化逐步变成了鸟类。再通过填空、学生板书进一步加深印象。最后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复述演化进程。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恐龙演化成鸟的过程仅仅是科学家根据现有资料的推测,我们希望这一历史进程能早日实现。
(四)、积累语言
通过回顾课文,让学生找一些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生动的表达特点。
(五)、课外延伸
做一份关于恐龙知识的手抄报
为了预习本课,学生们在课下搜集了大量关于恐龙的资料,但课堂上仅仅展示了很少一部分。布置手抄报的作业,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延伸到课外,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毫不相干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恐龙家族————猎食性恐龙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下面我从目标的确定、落实、检测三个层面来说课。
一、确定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能有条理地复述。
2.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目标制定依据
1、基于课标的描述和理解
课标对于中段阅读明确指出:能复述文章大意,力求具体生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准确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基于教材的解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这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基于学情的分析
“恐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 ◆10岁左右的孩子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并未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本文教学应结合这一实际来展开。 ◆对于恐龙的了解,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但并未深入去体会,尤其对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所以资料的补充应作为重要学习环节。 ◆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我班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要作进一步训练,所以教学设计应以重点段(3、4自然段)的学习为主。
(三)学习重难点
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能有条理地复述。
(四)教法、学法
1、通过教师引读、 ……此处隐藏14266个字……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5.想。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等一系列的问题思考,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本环节正是“以生为本,顺学而教”教学理念的完美诠释。
第四、创设情境,自主复述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自然博物馆需要一位讲解员讲解恐龙的演化过程,谁愿意应聘呢?通过这样的拓展说话训练,复述演化过程,引导学生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整合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中,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第五、激发探索,深化情感
本环节,我用一段视频有意识地激起学生们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然后,用这样的问题结束课堂:你还想知道恐龙的哪些秘密?请你课后搜索有关恐龙的相关书籍和影视作品,出一份手抄报。并向同学们推荐了一系列有关恐龙的作品如《恐龙世界》、《侏罗纪公园》系列片。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七、说板书经过一节课的学习,黑板上留下了一串足迹,请看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演化鸟儿
黑板正上方是本节课的标题,中间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板书呈现的是恐龙演化成鸟类的漫长过程。右上角则是本课小组合作竞争评比。这样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就是: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本课板书以重点为依托,引导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既体现了教学目标,又突出教学重难点。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篇10(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科学探索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二)设计理念
由于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在此基础上依本拓展,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三)说教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
(四)说学法
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重点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点燃激情
导入时我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恐龙的动态画面,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氛围。调动学生的视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引入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孩子们如临其境,他们的心灵急需与文本契合,这个时候我导入新课,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演化过程
接下来我直奔重点-——课文的第3、4自然段。我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去中生代的地球,看看恐龙的演化过程”这一陈述,十分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学习。在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合作学习表格,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来填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不仅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也清楚地知道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有了表格的提示,学生们把课文梳理得更清楚简洁。
我又通过填空,图片解说,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了课文。读的要求明确,读的时间充足,读的层次清楚,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
三、创设情境、练习复述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自然博物馆需要一位讲解员讲解恐龙的演化过程,谁愿意应聘呢?通过这样的拓展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复述演化过程,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恐龙的资料。课上大家把交流搜集到的恐龙的图片和信息先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时主要采用课件展示和投影仪展示的形式。
让课文内容和有关的信息尽量地丰满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资料,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由课内延伸课外,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
五、激发探索、升华情感
我采用谈话法:科学家经过了百年的探索,帮助我们了解了笨重的恐龙演化成鸟的过程,这一切凝聚了他们宝贵的心血,科学家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呢?很多学生纷纷给出答案。
我接着追问,人类的发明有很多,但是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吗?学生发言后,我用课件出示:外星人、飞碟,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存不存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并指出解决科学难题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努力的去钻研。同时鼓励学生用智慧去认知世界、改变世界。
整堂课的教学有多媒体课件的“相依相伴”,在“有声有色”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升华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不断探索、努力钻研)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文档为doc格式